新闻中心

2025 年二季度末水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6-28

2025 年二季度末,水务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投资热潮,中国天楹、高能环境、宁德时代等众多企业密集成立新的水务公司,注册资本不等,业务覆盖多个省份。这一波扩张不仅涉及传统污水处理领域,更延伸至新兴方向,预示着水务市场全国性布局的竞争已全面升级,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


多家水务公司成立:资本密集布局与业务多元拓展

2025 年 6 月,水务领域新公司成立呈现爆发式增长,涵盖国有资本、上市公司及跨界企业,业务范围突破传统水务边界,形成多元化发展态势。
传统环保企业持续深耕市场。6 月 18 日,安达市天楹水务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天楹间接全资持股,注册资本 1000 万元,经营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雨水及微咸水收集处理等,进一步巩固其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布局。6 月 13 日,高能环境旗下天津高能时代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与新疆当地企业合资成立新疆高能赛德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000 万元,聚焦水污染治理与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旨在拓展新疆地区环保业务。同日,城发环境控股的息县城发水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1000 万元,业务覆盖智能水务系统开发、物联网应用服务等数字化领域,标志着传统工程运营企业向智能服务的转型。
跨界企业加速水务领域渗透。6 月 12 日,四川淼威水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达 2 亿元,由宁德时代旗下雅江县斯诺威矿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天齐锂业旗下四川天齐盛合锂业有限公司共同持股,业务涵盖天然水收集、自来水生产、污水处理及水资源管理,专为锂电产业链提供水资源保障。6 月 10 日,碧水源参与投资的内蒙古中望水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市政设施管理、生态监测等,依托碧水源的膜分离技术优势,强化在北方地区的市场渗透。
地方国企积极布局水务市场。6 月 25 日,衡阳县源凯水务有限公司成立,由衡阳县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 2 亿元,业务涉及水资源管理、智能水务系统开发等。6 月 26 日,海兴电力全资设立杭州蓝晶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水污染治理结合,拓展水务技术应用场景。这些地方国企主导的水务公司,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区域水务管理效率。
从业务结构看,新成立的水务公司除传统污水处理外,智能水务系统开发、新能源配套水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成为重点。息县城发水务的智能水务业务、四川淼威的锂电废水处理、杭州蓝晶的海洋环境监测装备制造,均体现了行业向技术密集型、细分领域专业化的转型趋势。

我国水务行业正迎来结构性变革与战略机遇期

水务公司的密集成立,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政策驱动、产业升级与技术革新共同作用的结果,标志着行业进入结构性变革阶段,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
环保政策刚性约束持续强化。水利部 2025 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重点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的通知》,对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等高耗水行业实施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并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直接推动企业加大水处理投入。例如,四川淼威水务的成立,正是响应新能源产业对高纯度用水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需求,锂电池生产每万吨正极材料需消耗约 5 万吨水,且废水处理难度大,催生了专业化水务服务需求。
同时,《全国节约用水工作要点》提出 2025 年万元 GDP 用水量较 2020 年下降 5% 的目标,促使地方政府加速水务设施升级,如山东青岛计划投资 118 亿元实施 107 个水务项目,推进官路水库输配水工程和城乡供水管网改造。
新能源产业带动水务新业务增长。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处理后回用率可达 85%,采用化学沉淀 + 膜分离工艺,每年可节约水费超百万元。宁德时代、天齐锂业等企业跨界成立水务公司,形成产业 + 水务的垂直整合模式,既解决环保合规问题,又通过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水务服务向产业定制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转型重塑水务管理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水务行业从单一处理向监测 - 治理 - 回用全流程智能化演进。攀枝花市环境能源集团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千余个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原水管道状态,将故障预警响应时间缩短 60%;青岛水务集团通过智能调度中心,将管网漏损率从 12% 降至 9% 以下。
政策层面,《智慧水务视角下水务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实践》提出构建标准体系 + 数字资产 + 使能技术的数字水务生态,推动供排水系统实现秒级报警、实时纠偏。杭州蓝晶水务科技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智能水务结合,代表了水务智能化的跨界融合趋势。
市场化改革促进资本融合。当前水务改革呈现国资主导、民资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特征。衡阳县源凯水务由地方国企全资控股,保障公共服务属性;内蒙古中望水源水务引入碧水源等社会资本,激活市场活力。与早期改革的固定回报模式不同,新成立的水务公司更注重可持续运营,如安达市天楹水务通过污水处理 + 再生利用创造收益,体现市场化机制的深化。

将开启新一轮洗牌: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

密集成立的水务公司正从技术、资源、项目等多个维度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推动水务市场进入新一轮洗牌期,差异化竞争与综合实力成为突围关键。
技术创新决定细分领域优势。智能水务公司利用物联网与 AI 算法搭建数字化平台,在城市水务改造中占据优势,例如通过漏损率控制技术,可有效降低供水成本,在项目投标中更具竞争力。膜分离、高级氧化等深度处理技术企业,在工业废水和再生水领域表现突出,碧水源的膜技术使其在内蒙古中望水源水务的项目中具备核心竞争力。新能源配套水务公司则聚焦锂电池废水处理等细分领域,掌握化学沉淀 + 膜分离等专用工艺,形成技术壁垒。
资源整合能力影响区域布局。背靠国企或大型企业的水务公司,可利用股东资源拓展市场。城发环境作为国企,其控股的息县城发水务在河南地区的项目获取上具备天然优势;宁德时代与天齐锂业合资的四川淼威水务,依托股东在锂电产业的布局,可直接承接产业链内的水务项目。这种资源协同不仅降低市场开拓成本,还能分担投资风险,保障稳健运营。
合作模式提升项目竞争力。多家企业合资成立的水务公司,能实现资源互补。新疆高能赛德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结合高能环境的技术经验与当地企业的区域资源,在新疆水污染治理项目中更具优势。这种模式整合了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在大型综合水务项目竞争中展现更强实力,推动行业从单一竞争向协同合作转变。
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同质化竞争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市场饱和,例如智能水务领域若大量企业扎堆布局,可能引发价格战;跨界企业虽有资金优势,但缺乏水务运营经验,可能面临项目落地难题;地方保护主义也可能影响跨区域布局,阻碍市场公平竞争。这些因素将加速行业分化,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可能被淘汰。


新乡市平原滤器液压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3250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