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6-28
水源水质恶化: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源中有机物、农药、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微量污染物增多,藻类爆发产生藻毒素、嗅味物质(如土臭素),传统工艺难以去除。
饮用水标准提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对浊度(要求≤0.5NTU甚至0.3NTU)、微生物("两虫":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限量要求严格,氯消毒对隐孢子虫卵囊灭活效果差,需物理去除手段。
传统工艺局限性:传统"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对溶解性有机物、病毒、"两虫"去除能力有限,处理效果易受原水波动、药剂投加、人为操作影响,且易产生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
公众需求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安全水"需求转向"健康水""好口感水",对自来水清澈度、口感、矿物质保留提出更高要求。
通过孔径筛分截留污染物,超滤膜对"两虫"去除率达99.99%,细菌去除率99.99%、病毒99.999%,出水浊度≤0.1NTU。
可取代传统混凝、沉淀、过滤等多个构筑物,节省占地,适合城市老水厂改造或新建水厂。
受原水水质波动影响小,产水品质稳定,无需依赖复杂化学药剂投加。
易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清洗,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运行管理强度。
在水源受到突发性污染时,膜系统可快速启动,有效截留污染物,保障供水安全,为后续处理争取时间。
物理筛分精准截留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超滤膜对隐孢子虫去除率99.99%,优于传统砂滤。
无需大量絮凝剂,仅需少量次氯酸钠清洗膜组件,杭州某水厂改造后药剂消耗量减少42%,降低消毒副产物风险。
膜组件标准化设计,可灵活增减膜堆数量,某20万吨/日水厂通过调整膜箱数量实现15%-120%弹性处理能力,适应水质波动。
膜技术类型 | 孔径/截留分子量 | 主要去除对象 | 在水厂中的角色与应用 |
---|---|---|---|
微滤(MF) | 0.1 - 1 μm | 悬浮物、浊度、部分细菌 | 较少单独用于市政供水,多作为预处理 |
超滤(UF) | 0.01 - 0.1 μm | 浊度、"两虫"、细菌、病毒、大分子有机物 | 主流应用,替代传统过滤,保障微生物安全,是水厂最广泛膜技术 |
纳滤(NF) | ~1 nm (MWCO 200-1000 Da) | 硬度、小分子有机物、农药、病毒、部分离子 | 深度处理,改善口感,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用于有机微污染或高硬度水源 |
反渗透(RO) | <1 nm (MWCO <100 Da) | 所有离子、重金属、绝大多数有机物 | 特殊场景(海水/苦咸水淡化、极端工业污染水源),出水需矿化调质后饮用 |
原水→预处理(自清洗过滤器/微滤)→膜处理(超滤/纳滤/反渗透)→消毒→产水;配套设备含加药泵(杀菌剂、酸、碱)、反洗泵、清洗泵、CIP水箱、产水箱等,反洗排水可回流至原水箱。
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超滤(水厂改造常用,减轻膜污染负荷)
超滤+纳滤/反渗透(高水质要求场景,超滤预处理保护后续膜组件)
以压力为驱动力(0.1-0.5MPa)的物理筛分技术,膜孔径0.002-0.1μm,大于孔径的悬浮物、胶体、细菌、病毒被截留,水分子和溶解性矿物质(钙、镁)通过,无需添加化学药剂。
实验室规模分离
材料与工艺改进,用于工业用水预处理、废水回收
受自来水厂关注,用于深度净水及差水质地区水质改善
材料突破(如PVDF中空纤维膜),成本降低、寿命延长,自动化控制(远程监控、自动清洗)普及,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厂及多领域
保留有益矿物质
区别于反渗透,可保留钙、镁等天然矿物质,维持饮用水口感与营养价值,避免长期饮用无矿物质水的健康风险。
"用户反馈采用超滤膜处理的自来水口感更甘甜,长期饮用更符合人体健康需求。"
出水浊度≤0.1NTU,减少颗粒物波动
去除大分子有机物,降低色度、异味,减少有机物对水质的影响
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异常时自动清洗,某水厂采用后水质合格率提升15%,故障率降低20%
高效截留细菌、病毒,无需化学药剂即可降低微生物风险
低浊度减少微生物附着滋生环境
保留有益矿物质,符合人体健康需求
节能降耗
能耗仅为传统工艺的30%-50%,某水厂年能耗成本降低40%;运行压力低(0.1-0.5MPa),且减少化学药剂消耗,降低处理成本。
自动化程度高
配备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清洗,延长膜寿命(自动化清洗使膜寿命延长20%-30%),减少人工干预,某水厂运行故障率降低20%。
对比维度 | 超滤膜技术 | 传统工艺(混凝-沉淀-过滤) |
---|---|---|
化学药剂依赖 | 无需絮凝剂,仅少量清洗药剂 | 需大量混凝剂,易产生副产物 |
微生物去除率 | 细菌99.99%、病毒99.999% | 去除效果有限,难控"两虫" |
出水浊度 | ≤0.1NTU | 约1NTU |
能耗 | 传统工艺的30%-50% | 高(多环节耗能) |
自动化程度 | 高(远程监控、自动清洗) | 低(依赖人工操作) |
占地 | 小(可取代多构筑物) | 大 |
运行稳定性 | 受原水波动影响小 | 易受水质、药剂、操作影响 |
深度净化,去除95%以上溶解性固体、小分子有机物、重金属,但同时去除有益矿物质,需后矿化;能耗高,膜污染风险大。
超滤作为预处理,去除悬浮物、微生物,减轻反渗透膜污染,延长其寿命,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应用场景:电子工业用水、注射用水、高污染水源深度处理,如福州长乐二水厂采用"超滤+纳滤+反渗透"工艺。
水质指标
浊度:≤0.1NTU
细菌总数:≤10 CFU/mL
病毒去除率:≥99.999%
"两虫":未检出
运行指标
膜通量:15-25 L/m²·h
跨膜压差:0.1-0.3MPa
反洗频率:30-60分钟/次
化学清洗:3-6个月/次
经济指标
投资成本:1.5-2.0元/吨水
运行成本:0.3-0.5元/吨水
膜寿命:3-5年
能耗:0.2-0.3 kWh/吨水
全国已建成运行的膜处理水厂超过100座,处理规模超过2000万吨/日。根据调研数据,采用超滤膜技术后,出水浊度平均值从传统工艺的0.8NTU降至0.06NTU,细菌总数去除率从90%提升至99.99%,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率提升30%-50%。
虽然超滤膜技术初始投资较高,但通过减少药剂消耗、降低能耗、减少占地、延长设备寿命等方式,全生命周期成本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竞争力。以10万吨/日水厂为例,采用超滤膜技术后,年运行成本可降低15%-20%,5-8年可收回额外投资。
技术优势显著:超滤膜技术作为新一代饮用水处理技术,在去除微生物、保障水质稳定、简化工艺流程等方面具有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势,是解决水源微污染、满足高标准饮用水需求的有效手段。
应用前景广阔:随着饮用水标准不断提升和水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超滤膜技术在自来水厂的应用将不断扩大,特别是在老水厂改造和新水厂建设中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成本逐步优化:随着膜材料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超滤膜系统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不断降低,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不断提升,为技术普及创造了条件。
挑战仍需突破:膜污染控制、膜材料性能提升、系统集成优化等仍是未来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方向,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超滤膜技术的应用水平。
"超滤膜技术作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技术,将在未来自来水厂建设和改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必将为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篇:液压润滑油滤芯在火电厂中的应用
联系我们
电话: 15565210810
联系人:张娇
邮箱:3456137263@qq.com
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工业园海马路1号
新乡市平原滤器液压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0032507号-2